查看原文
其他

在澳门看魔术杂技剧场秀:人造物,厉害了/徐秋

2017-07-31 徐秋 中国文艺评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文艺评论”




编者按:

自然物与人造物是哲学与艺术等领域亘古即有的命题。近期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号所发《既是魔术,何来“骗局”》(点击请看)一文引发魔术界与观众的关注和热议。下文则简洁流畅地品评了澳门魔术杂技剧场的艺术与科技设计:这更不是“骗局”哦。


《杂技与魔术》原标题:

人造物,厉害了!——在澳门看魔术杂技剧场秀/徐秋


01

—— 人造景观的魅力 ——


柏拉图说,作为制作物而言,自然物和人工物是一样的,区分只在于作者不同,神造或人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在造物方面越来越厉害了。例如旅游方面,在澳门,虽然也有海天一色的自然景观,但更吸引人的是那些以博彩业为中心的人造景观,那些巨大的集娱乐场、酒店、餐馆、商场、会所、影院、剧场于一身的建筑群落,营造着世界最热门的生活景观,满足着人们假期内换个环境的心理需求。


说起来,普通人最普遍的梦想就是上流社会的贵族范儿和大众社会的文艺范儿,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造景观都有皇室宫殿般华美、巍峨的外观,有金砖铺地般奢华、舒适的装修,有欧洲绘画、地域音乐、中国文物、世界电影、国际演出等高端艺术品的环绕和点缀,当然有的还加上商业,聚拢一望无际摩肩接踵的名牌店和美食街,让现代人的“买买买”在假期中有更好的实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17c3bbu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比起自然风物,人造景观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刺激到人的柔软部位,一击即中,精准,方便,快捷。



比起自然景观,人造景观没有地域限制,威尼斯的旖旎波光、巴黎的香风倩影、好莱坞的星光熠熠可共在一城,要什么有什么。


比起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可以突出重点,可以不和原物一样大,或者像“世界公园”那样按比例缩小,可以按感觉来。“埃菲尔铁塔”就比原尺寸小,更显精致优雅;“米高梅狮子”的格外高大,突显着权威的力量。有的酒店内部有人造的蓝天白云,按现在的技术,是可以生成如真实生活一样晨昏变化的,但它没有,就停留在一天中最明朗的一刻,把瞬间拉长为永恒。屋子中的河流也一样,远望街景映衬在其中,波光粼粼,舟船往来,船夫还唱着意大利民歌,近看不过是水池,没膝而已。但正是这种真真假假的效果让人既沉浸其中又随时出离,产生出特有的游戏心态,产生出角色扮演一样的兴奋感。



比起自然风物,人造景观的魅力就在于此。


02

—— 专用剧场的魔力 ——



如果说人的血肉之躯是自然物,舞台设施是人造物,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演艺的表现上。在过去的表演艺术中,人是表演的绝对主体,但现在舞台设施的加入越来越多。在澳门,我看了当地的杂技演出《水舞间》和魔术演出《魔幻间》,感觉上那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杂技魔术演出,应该叫“剧场秀”才对。



《魔幻间》的表演在“新濠影汇”的建筑中,跟着演出的指示牌走,渐渐就感觉到人流越来越朝向同一方向并且加快了行走速度,因为演出地点和开演时间都快到了。及至检票处,先到的人已排起长龙,从后面的角度看,人在检票后就“消失了”,因为人是进入了一个独立的小亭中,那亭显然装不下两个人,但人流却一直在鱼贯而入……当然这是用魔术方法造出的错觉,一点小趣味,实际上小亭和剧场连着,真正走进去也就自然来到一个大厅。接着观众被引入一个迷你小剧场,先看了一个单人的魔术表演,大约二十多分钟,又到了一个大一点的迷你剧场,观看一对魔术师的双人表演,也是二十多分钟,最后才进入一个更大的剧场观看一场十多人的大型魔术表演,大约四十多分钟。



如果说前两个剧场是以“小”配合表演,后一个剧场就改造了剧场设施,比如一排金属环从空中降下,齐齐旋转,一块遮布降下掠过圆环,一瞬间,每个环上就都坐上一位妙龄女郎了;比如一群摩托车手骑着车来到台中,被升降台托起,就在这离地的半空中,一个简短的遮蔽后,所有车手和车辆全部消失。这些魔术节目的方法都不是传统的,而是吊杆、台板这样的剧场设施改造达成的。



03

—— 开发杂技剧场设施的创新力 ——


专用剧场的概念在《水舞间》的表演里更甚。这个剧的剧情是一个类似“灰姑娘”的故事,后妈(皇后)虐待亡夫的女儿(公主),夺其继承的王位给自己的儿子(儿子是无辜青年),远方来的勇士(王子)爱慕公主,联合一切善良的力量战胜后妈,公主复活,把王位让给弟弟,和爱人远走高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80rvy1j2&width=500&height=375&auto=0


艺术表现上,这个剧包含了杂技徒手技艺(大武术、柔术),空中技艺(空中体操、绸吊),体育的高台跳水以及极限运动的摩托车飞越。其中男主角的表演以特技为主,女主角的表演以舞蹈为主,后妈的表演以丑角滑稽为主。


剧的内容和形式实际上没太多新意,有新意的是舞台设施。开场不到一分钟,我就被舞台的变化震撼到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508cfo0wq&width=500&height=375&auto=0


演出刚开始时舞台是一片安静的河流,一只小船载着一个戴斗笠的人来到视线中,这个人仿佛看到水里有什么,伸手去捞,从水中捞起一把带着红绸的大刀。这一“起”就像是启动了另一世界的开关,音乐骤起,水面涌起白雾,遮没小船并向上翻滚,当白雾散开,我们的眼前是一艘桅杆林立、高至天际的大船,水手们上上下下,忙碌不停……大家都很惊讶这一场景的无中生有,我在想,原来水下这么深,能藏着这样一堂高大的实景,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升起,了不起!但看下去才知道,水下藏的实景远远不止这一堂,还有男女主角相爱的房子等多堂,水下空间之大之复杂超乎人们的想像。




而水面是可以沧海桑田变化的,换场时眼看着地面就裂开、位移,水面就铺展、覆盖,就象电影快进,不同的环境场景数秒内迅速生成。水的深度有几种,最明显的是能够容纳高空跳水的深潭和让舞蹈者激水翻滚的浅滩。陆地也分几种,最有特点的是“全干”的一望无际的原野以及中间一条大河把陆地分为两边的隔离的世界。



但所有设施中做得最出色的是屋顶下来的威亚和地面向上喷出的喷泉。威亚升降起落迅速、横移范围广泛,一改往日人一上威亚就变成提线木偶、机械呆板的难看样,有一种真正的自由飞翔的畅快感。喷泉出水点密集,喷射高度、涌流形态随心变换,还配有水眼里射出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强大的变化使这两个无生命的人造物也具有了“表演功能”,有一段威亚和喷泉都在表现女主角的魂魄,威亚带着一些白纱在飞,轻柔得像风,纱上有女主角的身影。喷泉会寻机惩罚后妈和爪牙,在他们耀武扬威、声色俱厉的时候,会一喷将他们冲成落汤鸡,使他们形容尽毁、狼狈不堪。爪牙想消灭喷泉,但按住一个另一个又喷出,最后越来越多的喷泉连成一片水雾,雾中呈现女主角的身影。



这些舞台设施增加的好处是带来新鲜感。


它们放大了演员的表演幅度。作为自然物的人在表达艺术时自有天然优势,人的内心有艺术性、外在有一妍一颦的美,但是也有天生的局限,就是个头小,尤其在越来越大的剧场里,人的个头小到已缺乏表现力,所以在现代剧院都有灯光、音响、大屏、升降台等设备负责放大演员的表演。当然这些标配放大的主要是歌舞、戏曲,杂技的特殊性使得它从来都是自带条件(各种道具),但在《水舞间》的剧场里,杂技的跟头由于从高处翻下而放大,杂技的飞跃由于骑摩托通过特定轨道而放大,杂技的惊险度得到突出的表现。




从杂技来说,千百年来的艺术创新,已开发了人体表现的大半,再依靠肢体创新已经很难了,开发剧场设施无疑于一条新的创新之路。比如《水舞间》就开发了剧场的中段空间。舞台设施的上升下垂使很多人和物都悬在空中表演、或者横穿空中表演,使传统的马戏场向上看、向下看,变为还可向中间看,使得表演区由上下两个平面变为立体的圆柱形。



人造物,厉害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失误和浪费,比如说看一场《魔幻间》要挪三个剧场、三次寻座、等待开演就繁琐到不知所云。


总之,人造物多起来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目的是为人服务,评判标准就是人是否愿意接受。



徐秋

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副主任、《杂技与魔术》副主编

猜你喜欢:

      既是魔术,何来“骗局”?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科幻影视中的游戏/黄鸣奋

文艺跨界梦之旅:微评杂技剧《梦之旅》


稿源:《杂技与魔术》2017年第4期


摄影:杨流昌

选题:何美

美编:熊然


2017年7月,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发放了一批原创首发稿费近期付酬约稿:品建军文艺晚会,看《战狼2》,详情请点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